等待幫助的收容所浪孩們

 

 

 

獲得離世祝福的收容所孩子

 

 

 

台灣流浪動物收容所面臨的
前五大困境

 

1. 收容所空間與資源不足:

  • 問題:台灣許多流浪動物收容所空間有限,無法容納大量進來的流浪動物。由於收容所容量受限,一些地方的收容所經常爆滿,這樣就導致一些動物無法得到足夠的照顧與關注。當空間不足時,收容所會面臨選擇是否需要安樂死或是長期將動物關在狹小的空間中,這對動物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 原因:收容所設施不足、民間捐款不足、政府資助有限等因素,造成收容所的資源捉襟見肘。

 

 

2. 資金短缺與經營困難:

  • 問題:流浪動物收容所的經費大部分依賴政府補助與民間捐款,但這些資金往往不足以支持日常運營和動物的醫療、食品、消毒等需求。許多收容所只能依賴志工和少數捐款,這使得他們無法提供完善的照護服務。特別是對於一些老舊設施的收容所來說,基礎設施的更新維護也是一大負擔。
  • 原因:流浪動物數量激增,政府資金有限,且社會大眾對流浪動物的關注度尚不夠,導致募款與資金支持無法跟上需求。

 

 

3. 流浪動物數量龐大,收養率低:

  • 問題:台灣每年新增大量流浪動物,而收養率仍然不高,造成收容所內的動物無法及時被收養。大部分流浪動物由於身體狀況差、性格問題、品種問題等原因,較難吸引潛在收養者,這使得收容所面臨動物過多的困境。
  • 原因:社會對流浪動物收養的關注度和接受度不高,此外,某些人對動物的養育責任認識不足,這進一步延遲了流浪動物的收養。

 

4. 動物健康問題與醫療資源不足:

  • 問題:許多流浪動物在被收容時,往往已經處於健康不佳的狀態,這包括營養不良、傷病、寄生蟲等問題。收容所內缺乏足夠的醫療資源和專業獸醫,導致一些病痛未能得到及時治療,甚至無法挽救這些動物的生命。
  • 原因:收容所資金有限,無法聘請足夠的專業獸醫及購買所需的藥品和醫療設備,且流浪動物的數量遠遠超過可負擔的醫療資源。

 

 

5. 民眾對流浪動物的認識不足,社會支持有限:

  • 問題:雖然台灣有很多愛心團體和志工投入流浪動物保護工作,但整體社會對流浪動物問題的認識與關注仍有限。許多人未能意識到流浪動物問題的嚴重性,對動物收養的意願不高,導致動物無法得到應有的收養和照顧。
  • 原因:流浪動物的問題通常被視為邊緣問題,且社會對動物福利的普遍關注程度偏低,尤其是與其他社會問題相比,動物保護問題難以獲得足夠的資源和支持。

 

結論:

這些困境凸顯了台灣流浪動物收容所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尤其是在資源、收養、醫療等方面的不足。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民間機構、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包括加強流浪動物收養宣導、提高資金與資源支持、改善動物照顧設施等措施。

 

收容所流浪動物的
各種死亡原因占比

 

 

老化:許多流浪動物經歷長期的艱難生活,年齡較大且健康狀況差,這些動物可能因為年老體弱或衰竭而死亡。占比:15%。

疾病:許多動物在收容所中由於缺乏及時醫療、疾病傳播等因素,會死於各種病症,如犬瘟熱、貓白血病等。占比:30%。

意外傷害:有些動物在收容所內外遭遇到各種事故,譬如車禍或天災等,造成致命傷害。占比: 5%。

營養不良:長期餓肚子或曾經遭受虐待的動物容易因為免疫力下降,死亡率較高。占比:35%。

適應不良:有些浪浪可能因為無法適應收容所的環境,出現極大的心理壓力,最終導致健康衰退、自殘行為、或同類相殘。占比:15%。

 

收容所動物平均每月死亡率

 

 

根據一些收容所的統計數據,流浪動物收容所每月的死亡率大約在5%至18%之間,換句話說收容所每十隻浪浪就會有一至兩隻浪浪在一個月內離世。這一比例會根據收容所的管理、動物的健康狀況和醫療資源的可及性而有所不同。

 

 

如果沒有身後服務他們的下場

 

 

不人道處置:許多孩子死亡後,沒有得到適當的安葬,可能會被隨意丟棄在垃圾場、露天或其他不尊重生命的地方,這樣的處置不僅讓動物無法得到尊嚴,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不當的火化或埋葬:在一些資源匱乏的收容所,可能只是草草埋葬或被焚燒,讓孩子的最後一程淒慘無比。

環境污染與疾病傳播:如果遺體未經適當處理,可能會導致衛生問題、環境污染及病菌的擴散,進一步影響收容所的其他動物和周邊社區。

 

 

計畫內容的理念與目標

理念:

「尊嚴陪伴每一條生命」——流浪動物在生活中經歷了無數的困難和痛苦,當它們最終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們應該給予它們最基本的尊嚴。這個計畫旨在提供流浪動物收容所內所有動物免費的身後安葬服務,讓每一個離世的動物都能夠獲得安詳的告別,無論其生前如何,死亡後都應該被尊重和照顧。

 

 

目標:

  • 為所有死亡的流浪動物提供免費的身後安葬服務,確保牠們以有尊嚴的方式離開。
  • 讓社會更多地關注流浪動物的處境,提升大眾對流浪動物福利的關注和支持。
  • 通過此計畫提升收容所的形象,增強民眾對動物保護工作的信任與支持。

 

計畫的服務步驟

 

 

1. 離世通報:配合的收容所人員在孩子離世後立即通報。

2. 遺體接送:通報過後,我們立即派專車專人在6小時內前往接送。

3. 尊嚴火化:遺體會送到園區冰存,並在每週五進行火化。我們使用的是環保的二次燃燒灰化爐,將第一次燃燒遺體的黑煙進行二次,產生無色無味的白煙後排出。

4. 藥懺法事:按照藏傳佛法儀軌為孩子進行藥懺法事,為生前受苦的他們持續祝福。 毛孩們因為先天上的條件限制,他們沒辦法為自己的來世造善積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想要幫助那些容易被輕視、忽略的毛孩子們,只要好好照顧牠們、結下善緣、為其祝願,未來就會用最好的方式再相會,所以我們會為每位孩子舉行儀式祝福,確保牠們得到佛祖的祝福與尊嚴的告別。

5. 聖地安葬:骨灰會送回園區聖地進行灑葬與祈福儀式,在框限的範圍內進行環保的灑葬。關於環保、動物相關的法規問題,我們都會諮詢專業的法律夥伴「環宇法律事務所」,希望能盡可能的把每件小事都做好。

6. 紀念造冊:為每位離世的孩子列冊紀念。

 

計畫的各項支出配比

 

 

1. 接送交通成本:佔26%,交通成本與車子維修。

2. 執行人力成本:佔30%,人員排班接送、後事與探訪。

3. 遺體處理費用:佔23%,包括遺體安置耗材、冰存與火化費用。

4. 行政費用:佔18%,包括網站與社群、項目推廣等。

5. 其他與緊急費用:佔3%,用於處理特殊情況或不可預見的緊急支出。

 

支持這個計畫將獲得的好處

 

 

• 提升社會責任感:支持此計畫的企業或個人將展示對動物福利的承諾,提升品牌形象和社會責任感。

• 愛心回饋:參與者可以通過捐款或其他形式的支持,幫助流浪動物得到最基本的尊嚴,這不僅能改善動物的生活質量,也能讓社會更具人文關懷。

• 促進動物收養:隨著計畫的推行,更多人會關心和支持流浪動物的收養與照護,提升整體流浪動物收養率。

• 建立正向社會影響:此計畫將引發更多人關注動物保護,並帶動社會對流浪動物福利的長期關心。

 

流浪動物收容所
對流浪動物議題的意義
是深遠且體現於多方面的

 

 

1. 提供庇護與基本照顧

收容所為流浪動物提供了一個暫時的避難所,讓牠們遠離街頭的危險和不安定的生活環境。收容所內的動物能獲得食物、水源、醫療照顧以及必要的心理支持,有助於改善其身心健康,並減少病痛和飢餓的威脅。

2. 控制流浪動物數量

收容所是解決流浪動物過多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透過捕捉、絕育及收養計畫,收容所可以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防止牠們繼續繁殖,減少流浪動物在街頭的數量與對社會的負擔。

3. 動物福利的保障

收容所提供的庇護不僅是物理上的保護,更是對動物生命的尊重和保障。當流浪動物被收容後,牠們將不再遭遇街頭的虐待、飢餓或疾病,獲得專業的照顧和應有的尊嚴。

4. 促進動物收養與認養文化

收容所作為流浪動物的過渡地,透過公開認養和推廣活動,鼓勵更多人參與動物收養。這不僅能幫助動物找到愛心家庭,還能提升社會對流浪動物的關注,建立更健全的動物福利體系。

5. 社會責任與教育

流浪動物收容所的存在,也有助於提高公眾的動物保護意識。透過教育和宣導活動,民眾能更加了解流浪動物的困境,進而改變對待動物的態度,增強人類對動物的責任感與同理心。

 

總結來說,流浪動物收容所不僅是流浪動物的一個避難所,它更是改善動物福祉、推動社會責任、促進動物認養及控制流浪動物問題的重要機構。

 

邀請民眾支持認助流浪動物
收容所免費身後安葬服務的
計畫精神

 

 

1. 尊重生命與動物福祉

支持這個計畫意味著給予每一隻流浪動物尊嚴,無論它們的生前遭遇如何,死亡後都能得到安詳的處理。這不僅是對動物生命的尊重,也反映了我們對所有生命的關愛與同理心。通過這個計畫,動物的最後一程將不再孤單,無論如何,它們都能擁有一個尊嚴的告別。

2. 減少不人道的處置方式

在許多收容所,由於資源不足,死亡的流浪動物可能遭到不人道的處理,例如隨意丟棄或不適當的焚燒。支持這個計畫能確保所有死亡動物得到專業、尊重且人道的安葬服務,避免它們遭受不應有的對待。

3. 提升動物保護意識與社會責任

支持這個計畫能提高民眾對流浪動物問題的關注,讓更多人了解流浪動物面臨的困境與收容所的運作挑戰。這樣的公益行動不僅能增強社會責任感,也有助於推動動物保護文化的發展,激勵更多人參與動物保護、收養和捐助。

4. 改善流浪動物的生死福祉

許多流浪動物在街頭過著艱苦的生活,當它們進入收容所後,也可能面臨死亡。在缺乏身後安葬服務的情況下,它們可能無法安詳地離世。這個計畫提供了每隻動物死亡後的尊嚴處理,幫助收容所提供一個全面的照顧體系,改善動物的生死福祉。

5. 建立正向影響,改變社會觀念

此計畫不僅對動物有益,也對整個社會產生積極影響。支持這樣的計畫,有助於改變大眾對流浪動物的偏見,推動更健康的動物福利政策和行動。當越來越多的人支持動物福利事業時,會帶動更廣泛的社會改變,提升每一個生命的價值。

 

公益送行計畫認助收容所園區

 

我們親訪北北基桃竹各處浪浪民間收容所,並確認園區經營狀況皆存在受法規限制無法公開募款、獲取經費與資源的長期困境,經資源分配優先支持私人獨力經營與弱勢園區評估而納入本公益送行計畫認助,並應各園區隱私要求,以大致區域與代稱顯示。

 

新北PX愛媽園區,收容浪孩數量中近四分之一為老病重症的孩子,除特別隔離出關懷長照區之外,愛媽更每天定期照看年長浪孩的身體狀況。但收容數量龐大的孩子臨終身後處理,是愛媽在維持園區之外最大的壓力。

 

桃園JS愛媽園區,曾因遭到驅趕而發生一年搬家八次的情況,躲無可躲、無處可去的浪孩們,就這樣跟著愛媽成為游牧民族,頻繁搬遷導致孩子們曾大規模傷病,好幾位孩子更接續遺憾離世。

 

桃園GS愛爸園區,是完全獨力開墾建置的私人收容所,愛爸本來只是不捨路傷浪浪而一隻兩隻的救助,到後來曾經最多收治400隻浪孩,數十年不間斷給予孩子們醫療照護,至今愛爸僅能以借貸方式支撐年屆壽終的年長浪孩身後事費用。

 

台北SL愛媽園區,曾因不熟悉法規,向外募集資源而遭遇檢舉,如今幾近斷糧,且孩子意外傷病手術醫療費用驚人,愛媽只能到處借款支撐。當浪孩不敵重症疾病離開這個世界時,愛媽便不斷累加更多債務。

 

桃園DY愛爸園區,除收容浪孩外也協助救援、中途,新收容的孩子會先單獨隔離,確認身心健康狀況是否需要安排醫療與陪伴,待穩定後才會入住一般房間,但有些救助的浪孩可能在完成入住流程前便已遺憾離世,處理孩子的醫護與經費,乃至身後事經常讓愛爸分身乏術、長期艱難負荷。

 

桃園PZ愛媽園區為免驅趕,躲入野草蔓生的深山,孩子們只能棲身簡陋鐵皮下,無水無電,經常斷糧。園區三分之一浪孩曾被送養多年,至年邁後遭棄養送回。現幾乎全都傷殘老病重症的浪孩,正面臨身後事無人幫忙的困境。

 

新北CL愛媽園區多是老病浪孩,每個月醫療照護花費,對未向外界募集捐助的愛媽是非常深重的負擔。因年紀大而產生疾病的孩子,往往會在查不出病因、難以有效治療救助的情況下突然離世。

 

桃園TY愛媽園區,同樣是獨力經營的私人收容所,全員都是年邁浪孩,愛媽最憂心孩子們因年紀大已難以從飲食中吸收營養而導致體能下降、陸續患上各種疾病、腫瘤與重症,不知何時會要面對孩子們臨終照護的種種費用。

 

台北MZ愛爸貓舍,近三分之一是遭遇棄養的愛滋貓,除定期檢查外,長年醫療用藥不能間斷,由幾位善心志工輪流照看與餵藥,還是難敵多年疾病不預期的帶走浪孩。

 

新北YG愛媽貓舍,因孩子幾乎都邁入老貓年紀,易受到驚嚇以致身心失衡進而絕食或互相攻擊,較難讓善心外界進行訪視,導致捐助資源本來就不太穩定,現在更是直接中斷。除食糧醫療需求,浪孩們的身後安葬服務,從接送到灑葬一條龍公益,更是對一人園區的愛媽愛爸提供極大幫助。